大夥兒先在大埔火車站集合,人齊便由專車送到工廠門口,奇華工作坊的師傅和朋友已在等候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工具和材料都已預備好,看看大家的能耐,可以做出怎樣的製成品。
再來是包角仔,師傅跟工作坊的人員先示範,看似簡單但當要自己動手包的話,還真有點難度。除了角仔的外型、角仔的摺角和飽滿度也要兼顧,看著奇華的朋友包得輕鬆,那可是日子有功的表現。
自己用了大約二十分鐘,前後包了十隻角仔。角仔有大有細,有肥有廋,有如皇帝的後宮佳麗一般燕瘦環肥聚首一堂,雖不算很滿意,但十分好玩。
大夥兒包好的角仔都會即炸,炸好的角仔很吸睛,大家都急著的幫它們拍艷照呢。放涼後便可以將自己的心血結晶帶走。
最後是笑口棗,做笑口棗的步驟最多,先要將麵粉、糖、水和其他食材用手打圈攪勻,再不斷的將麵團搓揉,直到麵團開始不黏手和有彈性。
將麵團切條,再搓成長條切粒便成了笑口棗,跟着灑上芝麻,將芝麻跟笑口棗在巨型筲箕上不停打轉,直至芝麻平均的附在笑口棗便可以油炸。在做糕點的中途,大夥兒也吃了奇華的出品,當中的薑汁日本甘薯糕比較特別,甜味和香味都很出眾,自己也很喜歡這裡的年糕和蘿蔔糕,前者口感軟糯,後者夠多蘿蔔蓉。吃罷便跟工作人員,參觀奇華的無塵工廠和製作流程,雖然不能拍照,但進入前要洗手、帶鞋套頭套和過無塵房,十分嚴格。進內後看著很多做了十多二十年或以上的工友,在默默而辛勞的做著各式糕點,這樣的情景不用拍照也不容易忘記。
年少時比較喜歡吃鹹點如蘿蔔糕,年紀大了開始懂得欣賞甜品如年糕等,也漸漸明白中國人的傳統食品,其實也是中國人千年文化的一部份。吃著奇華這些新年食品,回想這天在工作坊學到和在工廠裡看到的製作過程,有點慶幸自己是中國人,食品的背後有著這樣不簡單的製作和理念。
更多最新的飲食資訊在我的Facebook page,請給我一個’LIKE'吧!
0 意見:
張貼留言